主 講 人:德國波恩大學顧彬教授
地 點:外國語學院三層大會議室
主 辦 方:外國語學院
開始時間:2016-04-14 14:30
結束時間:2016-04-14 16:30
題目:文學翻譯: 藝術與技巧新理論 I(übersetzen als Kunst und Handwerk. Neue Theorien I)
時間:2016年4月14日(周四)下午2:30—4:30
地點: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層大會議室
講座內容:(中文講座)
翻譯學只有50年的歷史,它在德國也許是最發達的,因為德國是一個翻譯大師輩出的國度,其翻譯史可追溯到歌德時代。而美國、中國一直都不夠重視翻譯工作,我們至今還經常能聽到“譯者是鸚鵡”這樣可笑的說法。我們知道,翻譯與了解、理解都有關。我們如何看、如何解釋,如何懂是哲學問題,因而翻譯學也是哲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顧彬教授的報告將介紹最新的翻譯理論,以提高大家對翻譯重要性的認識。
顧彬教授簡介
沃爾夫岡·顧彬(Wolfgang Kubin),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作家,波恩大學漢學系終身教授、德國翻譯家協會及德國作家協會成員。以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中國思想史、翻譯理論為主要研究領域。
顧彬1945年生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策勒市,1966年入明斯特大學學習神學,1968年轉入維也納大學改學中文及日本學,1969年至1973年于波鴻大學專攻漢學,兼修哲學、日耳曼語言文學及日本學,并于1973年獲波鴻大學漢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為《論杜牧的抒情詩》。1974年至1975年在當時的北京語言學院(今北京語言大學)進修漢語。1977年至1985年間任柏林自由大學東亞學系講師,教授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及藝術。1981年通過了教授資格論文,其題目為《空山——中國文人的自然觀》。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漢學系,其間升為該學院主任教授。
顧彬1989年起主編介紹亞洲文化的雜志《東方》及介紹中國人文科學的雜志《袖珍漢學》。2002 年開始主編十卷本的《中國文學史》并撰寫其中的《中國詩歌史》、《中國散文史》、《中國古典戲曲史》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九十年代起,顧彬在中國文學的翻譯方面成績斐然,他翻譯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太陽城札記》,慕尼黑,Hanser, 1991
—楊煉《面具和鱷魚》,柏林,Aufbau, 1994
—《魯迅選集》六卷本,蘇黎世,Union, 1994
—張棗《春秋來信》,艾辛根,Heiderhoff Verlag, 1999
—北島《戰后》,慕尼黑,Hanser, 2001
—翟永明《咖啡館之歌》,波恩,Weidle Verlag, 2004
2013年,顧彬獲得由德意志語言和文學科學院授予的約翰·海因里希·沃斯翻譯獎,表彰其“在翻譯領域做出的杰出成就的”。該獎項是德國最高榮譽的翻譯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