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講 人:郭光燦院士
地 點:圖書館博學廳
主 辦 方: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開始時間:2015-05-14 10:20
著名物理學家郭光燦院士學術報告會
報告人簡歷:
郭光燦,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12月出生,福建泉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
自196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擔任國際刊物《International J. of Quantum Information》 的Managing Editor;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科技部中長期規劃“量子調控”重大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項目《基于固態系統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和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多功能固態量子存儲器》的首席科學家。2001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3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7年獲安徽省重大科技進步獎,200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CCTV科技創新人物”。在包括Nature子刊(13篇)、Phys. Rev. Lett(31篇)在內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0多篇,他引超過10000次。培養博士80余人,其中5人榮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人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
報告內容簡介:
當物質的尺度變小到原子大小時,人們會遇到一個與熟知的遵從經典物理的宏觀世界迥然不同的微觀世界,它遵從量子力學,稱為量子世界。本報告將介紹量子世界的種種奇異特性,并講述由這些奇異性質開拓而來的新一代量子技術,包括量子密碼、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網絡和量子計量等,這些未來的高新技術將把人類社會的文明推進到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